AI 名詞和概念介紹 - NLP、LLM、RAG

古古

2024/08/24


最近實在是看到太多 AI 的專有名詞了(ex: NLP、LLM、RAG),雖然我不搞 AI,但是稍微理解一下這些名詞在幹嘛還是有必要的,不然搞得好像全世界都在追一場很好看的劇,但是自己卻完全跟不上這樣🥹

所以這篇文章就會從頭來介紹一下 AI 的概念和邏輯(不需要任何程式背景也能看得懂),以及介紹常見的 AI 名詞,那麼我們就開始吧!

什麼是 NLP(自然語言處理)? #

在談 LLM、RAG、GPT 這類的 AI 名詞之前,首先最最最重要的,是要先搞懂他們是要解決什麼問題。

這一系列 AI 的名詞,他們最根本的,是要解決「自然語言處理」的問題,而這個白話來說的話,就是要讓這些 AI 們「能夠說人話」(我們平常說的語言就是自然語言)。

像是在 AI 出現之前的時代,程式的運作是非常直覺的,工程師會寫一堆 if...else... 的判斷句,就是「當什麼事情發生時….程式就做什麼反應」。

所以在以前的年代,工程師就會寫出 if 有人說 "你好",程式就輸出 "Hello World" 這種程式,所以假設到時候,真的有人來說了 “你好”,那麼程式就會輸出 “Hello World” 這個字串,就是這麼簡單直覺暴力(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以前的客服機器人很笨,因為他就是只看得懂特定的句子,然後回覆固定的罐頭回答)。

但是自從 ChatGPT 出現之後,世界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!

所謂的 ChatGPT,他是屬於一種生成式 AI,而他最大的不同點,就是「他會自己決定他要回覆什麼答案」。

所以當我們使用了 ChatGPT 之後,工程師就再也不用寫出 if 有人說 "你好",程式就輸出 "Hello World" 這種死板的程式了,工程師要做的,反而是告訴 ChatGPT 各式各樣的情境,讓 ChatGPT 自己去旁觀學習這樣。

所以譬如說工程師可能就會輸入下面這兩段對話給 ChatGPT:

A:你好
B:哈囉你好,你吃飽了沒?
A:還沒,正要去吃,你要一起嗎?
B:好啊!走吧
C:你好
D:心情不好,滾
C:別這樣嘛,走請你吃飯
D:你請客,謝謝

而當 ChatGPT 在「旁觀」完這兩段對話之後,他心中可能就會對於 “你好” 這兩個字,有自己的理解(這就像是人類在學習一樣,小時候都是透過旁觀父母的行為,決定自己的成長人格)。

所以下一次當你對 ChatGPT 說 “你好” 的時候,他的反應可能會是:

你:你好
ChatGPT:滾

又或是

你:你好
ChatGPT:哈囉滾

所以對於 ChatGPT 會回答什麼,你是完全不會預先知道的,甚至就連養出他的工程師也不知道他會回什麼😂,因為實際上工程師所做的,就只是輸入一大堆片段的對話範例,讓 ChatGPT 自己去感悟理解而已。

也因為對於每一個 ChatGPT 的模型而言,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,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會針對「同樣的對話範例」,會有「不一樣的理解」,而這個不斷拿範例對話去給 ChatGPT 旁觀學習的過程,就是俗稱的「訓練模型」。

所以實際上 ChatGPT 能夠長成什麼樣子,初始的範例對話是影響非常大的(就跟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一樣),所以這也是為什麼 ChatGPT 剛上市的時候常常被吐嘈中文很奇怪,估計就是因為初始的範例對話數據很少中文,啊就父母不會講中文,孩子不會講中文也很合理吧🤣🤣🤣。 󠀠

所以到這邊先小結一下的話,就是 ChatGPT 所要解決的問題,就是要解決「自然語言處理(NLP)」的問題,而這個白話來說的話,就是要讓 AI「能夠說人話」。

至於 ChatGPT 的解決方法,就是透過不斷的輸入初始的範例數據,去「訓練 ChatGPT 的模型」,進而養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(ex: GPT-3、GPT-4、GPT-4o…等),然後再來比較看看誰養的好這樣(天下父母心,我家的孩子就是要比別人家的好!)。

什麼是 LLM(大型語言模型)? #

OK 在了解了 ChatGPT 要解決的是「自然語言處理」的問題之後,接下來要理解 LLM 和 RAG 就比較容易了。

其實在「自然語言處理」這個領域中,有一個分類,叫做 LLM(Large Language Models),也就是「大型語言模型」,只要是透過前面所提到的「不斷輸入初始化的範例數據,去訓練一個語言模型出來」的流程,那這個被訓練出來的模型,就叫做「大型語言模型(LLM)」。

所以其實 ChatGPT 在定義上,就是屬於 LLM 分類中的一種實作,只不過因為 ChatGPT 實在太紅了,所以他的傳播度才大於 LLM 這樣,但是在定義上,LLM 是比較廣泛的定義,但凡是被訓練出來的語言模型,就都可以是屬於 LLM 的一種。

所以像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 Gemini、GPT-4、Claude…等等,這些都是一個一個的大型語言模型(只是父母不同人而已,像是 Google、OpenAI…等),所以這些語言模型,就都是屬於 LLM 的一種實作。

所以簡單的說的話,LLM 就是「大型語言模型」,而市面上常見的 AI 產品,就都是屬於 LLM 中的一種實作,目的都是為了解決「自然語言」的問題(就是要讓 AI 說人話)。

什麼是 RAG(檢索增強生成)? #

而至於 RAG,就是比較新的概念了。所謂的 RAG,是一種結合 「大型語言模型」+「外部數據來源」 的技術。

舉個例子來說的話,假設 Google、OpenAI 他們透過很大量的初始範例對話,生成了一個一個的語言模型 Gemini、GPT-4…出來,而當你真的訂閱了這個模型來用的時候,你就會發現,怎麼 AI 所回答出來的內容,好像都是幾個月前的內容,就沒辦法回答最近兩天的內容這樣。

譬如說 GPT-4 只能告訴你:「籃球比賽的規則是什麼」,但是他卻沒辦法告訴你:「昨天獲勝的 NBA 球隊是哪一隻」,因為在 GPT-4 的初始訓練數據裡面,並沒有昨天獲勝的 NBA 球隊,所以他就不懂,所以他就沒辦法告訴你到底是誰獲勝。

而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,最直觀的想法,可能是「啊那就把昨天獲勝的 NBA 球隊也拿去訓練一下 GPT-4 不就好了?」,老實說拿著新數據重新去訓練 GPT-4 這條路是可行的,但是成本代價太高,所以基於成本考量,一般不太會這樣做。

所以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,RAG 就出現了! 󠀠

所謂的 RAG,可以把他想像成是一個補丁包,就是你訂閱了一個 GPT-4 來用之後,你可以再跟他說:「這裡有昨天的 NBA 比賽數據,啊你不用訓練自己沒關係,你把他當小抄,如果我來問你 NBA 的比賽情況,你就順便看一眼這個小抄,然後再回答我就好」。

所以當我們在 GPT-4 這個模型之上,再去添加了 RAG 之後,就可以讓這個 GPT-4 在「不需要重新訓練模型」的情況下,也能夠「理解最新的客製化數據」,這樣子不僅可以省下許多成本,也可以達到取得到最新數據的目的了。

也因為 RAG 他是一種結合「大型語言模型」+「外部數據來源」的技術,讓 GPT-4 就像是得到了一堆小抄一樣,可以知曉外部數據中的內容。所以目前 RAG 比較常見的用法,就是透過 RAG 的技術,將 GPT-4 和企業內部的數據結合在一起,讓 GPT-4 變身成為一個知曉企業內部數據的強大語言模型!

有關 RAG 和語言模型的介紹,也可以參考下圖 OpenAI 對 LLM optimization context 的介紹,裡面就有提到,如果想要「加強 Context(上下文)的準確度」,那麼除了要設置 Prompt 之外,也可以透過 RAG 來加強。

所以總結來說的話,RAG 可以說是一個省錢 + 客製化模型的新武器,我們是可以透過外掛一堆外部數據,來補足語言模型對於客製化數據(ex: NBA 昨天比賽結果、企業內部的數據)的精準理解。

結語 #

這篇文章我們先去介紹了 ChatGPT 的運行邏輯是什麼,並且也有去介紹 AI 中常見的名詞,像是 NLP、LLM、RAG…等等,就希望讓大家可以對這些 AI 的專有名詞,有一個初步的了解。畢竟 AI 可以說是全球一起在追的劇,多少了解一下概念還是會很有幫助的💪。

雖然這篇文章是對於 AI 的介紹,但我的本業是後端工程師,後續還是會專注在後端技術的介紹上,所以如果你對後端技術有興趣的話,也歡迎免費訂閱 《古古的後端筆記》電子報 ,每週二為你送上一篇後端技術分享,那我們就下一篇文章見啦!

免費訂閱《古古的後端筆記》電子報

每週二學習後端技術,和 2700 人一起變強💪